icon__search

6月21日(五)|信

迦勒底人自高自大,心不正直;惟義人因信得生。 哈2:4

June 21, 2024 • 文:宣教日引|粵語朗讀:沈小嵐, 背景音樂:《珍珠般的眼淚》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

義人必因信得生」,這個「信心」到底是什麼?「信心」是為了能過個討神喜悅的生活,而必須去獲得和累積的東西嗎?

「如果你有足夠的信心,神就會把你生活中的障礙除去」「你需有更多的信心,才能看到神行神蹟」「她的信心很大,所以神垂聽她的禱告」……你有聽過基督徒說過上述類似的話嗎?「信心」看起來像是瓶子裡的某種萬靈丹,我們需要收集許多萬靈丹,以備不時之需。

‘emunah是「信心」的希伯來原文,這是一個有關性格的字,描述某人十分信實可靠,特別指神。換句話說,「信心」不是一種物質,而是一種關係的代號——只能從互動交流中得到它。「信心」是指我對神的絕對可靠,無論景況如何,「信心」把我放在神的看顧之下。「信心」是由行動所表現,直到我對神的倚靠有所行動,否則我是沒有「信心」的。

不論是在神那兒,或是在你這邊,沒有任何東西能阻攔你對祂的信靠。


6月1日(六)|完全

June 1, 2024 • 文:宣教日引|粵語朗讀:沈小嵐, 背景音樂:《珍珠般的眼淚》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

神正在尋找你。對人類來說,這是基本而重要的真相——神看你為祂顧念的對象,祂要把你找出來。你不是偶然出現的分子,也不是在進化過程中的一樁意外。若神不是那尋找人的偉大獵戶,人就沒有任何意義可言。 我們閱讀創世記所記載有關伊甸園所發生的事,總是忽略一個問題,那就是我們存在的問題。「你在哪裡?」神問我們每個人。這是人生在世的第一道問題。 這裡的希伯來文用詞是「ayyeh」,不是指「地點」,而是指「關係」。神問的不是我們身處的地理位置,而是問我們為何不與祂一起,也就是我們本該身在祂「那裡」。 神問的是為何我們每個人沒有照祂的計畫行事?為何沒有與祂的設計完美地融為一體?我們本該是參與在神的創造中大大地榮耀祂的。 為何即便我們認識祂後,仍如此忙亂奔走,沒有在祂的身邊呢?

6月2日(日)|餓

June 2, 2024 • 文:宣教日引|粵語朗讀:沈小嵐, 背景音樂:《珍珠般的眼淚》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

耶穌說的並不是我們所看見的他快「餓死」了,這裡的用字是「peinao」,而非「limos」。希臘文字眼「peinao」意味着日常所需的營養;而「limos」意味着餓到三餐都沒得吃,明白這兩者的差別是很重要的。 我們常以為要滿足耶穌在這比喻中的要求,就是參與救濟在饑荒中的人,或幫助陷在災禍中的人,把我們多餘的食物給他們就行了。 我們錯了。 耶穌在這比喻中,所指的危機時刻,不是在饑荒之時,而是每天所需要的飲食。這比喻告訴我們,當我們為另一個人供應日常所需時,就是展示天國的性情了。我們並不需要等到災難發生、不需等到人們餓得四肢無力才行動。當有人肚 子餓、有缺乏時,我們就要伸出援手了。

6月3日(一)|出15:1

June 3, 2024 • 文:宣教日引|粵語朗讀:沈小嵐, 背景音樂:《珍珠般的眼淚》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

「shiyr」是希伯來動詞「歌唱」的意思,多數時候與敬拜有關。其字形告訴我們,這個字關乎那人的行為或努力。意思是「唱歌把你「吃」掉,除去你的感受」,把你推入另一種體驗。因此,在希伯來人的世界中,歌唱被看成是在禱告。 「人會以三種方式來表達他深刻的悲哀:最低層次的會哭泣;第二層次的保持安靜;最高層次的曉得唱出他的哀傷。」拉比赫舍爾(Heschel)說:「真正的禱告是一首歌。」 在許多日子裡,我不曉得要怎樣禱告,只能在神面前流淚。還有些時候,我在神面前沉靜不語,想說些什麼卻辦不到。因此,我學會向我的王高唱讚美詩,而我的歌「吃」掉那些摧毀我、吞沒我的東西,把平安賜給我。那無法言喻的悲哀,是被「恩典」吃掉了。 摩西以歌來禱告,這是聖經所記載的第一首歌,神的百姓過了紅海,滅族的威脅已過,備受奴役的生活也終於要過去了,百姓被拯救出來了! 讓我們常常向神唱一首新歌或讚美歌吧,因為祂滿有能力!